丹羽孝希的主要战绩

马龙对松平健太比赛视频-亚运会马龙松平健太

2004年全国乒乓球大会 亚军

2006年全国乒乓球大会 冠军

2008年全国中学校乒乓球大会 冠军

2010年日本公开赛男双冠军(与松平健太)

2010年青奥会男单冠军、团体冠军

2010年匈牙利公开赛男双冠军(与松平健太)

2010年广州亚运会男双季军(与松平健太)、男团季军

2010年世青赛男双冠军、男团亚军

2011年日本锦标赛男双冠军(与松平健太)

2011年韩国公开赛男双亚军(与松平健太)

2011年日本公开赛男单四强、男双亚军(与松平健太)

2011年世青赛男单冠军、男团亚军

2012年科威特公开赛男单八强

2012年亚洲锦标赛男团亚军

2012年多特蒙德世乒赛男团季军

2012年伦敦奥运会乒乓球亚洲区资格赛半决赛(资格赛不进行争夺冠军的决赛),战胜中国选手马龙,获得伦敦奥运会参赛资格

2012年德国公开赛男单八强

2012年波兰公开赛男双冠军(与松平健太)

2012年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总决赛男双亚军(与岸川圣也)

2013年日本锦标赛男单冠军、男双冠军(与松平健太)

2013年广州世界杯男团季军

2013年日本公开赛男单八强、男双亚军(与松平健太)

2013年亚洲锦标赛混双亚军(与平野早矢香)、男双季军(与松平健太)、男团亚军、男单八强

2013年第27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(俄罗斯喀山)混双亚军(与姐姐丹羽美里)、男单季军、男团亚军

2013年苏州公开赛男单四强、男双亚军(与松平健太)

2013年东亚运动会男团季军,男双季军(与松平健太)

冠军从未旁落,中国乒乓球靠什么独步天下

有一个项目我们是从来没有担心过的,这个项目的金牌从未旁落,它就是乒乓球。

我国的乒乓球水平并不是一开始就很强的,它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。20世纪初,乒乓球从日本传入中国,开始时只在沿海省市的学校中流行,1935年,国际乒联曾邀请中国加入,并派队员参加第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,但是由于没有钱,也未能如愿成行。

建国后,国家百废待兴。面对西方国家的封锁和打压,中国也急需在对外关系上开拓出一条路来,因此国家决定发展体育事业、并且要在国际赛事中多亮相多拿奖,从而展示国家新形象,鼓舞民众士气。这时的体育事业背负着重要的政治职能,并且绝对服从于国家外交的大政方针。

1959年容国团代表中国队获得25届世界乒乓球赛的男子单打冠军,这可以看做是我国乒乓球强盛的起点。从此我们的乒乓球开始一发不可收拾,纵观此后乒球在我国的发展,以下三个原因使得它逐渐成为国球。

一、符合国情

打乒乓球的花费不大,只要买把普通球拍,有钱就建个好台子,没钱水泥随便糊个台子都能打。所以尽管是在我国“三年经济困难”最严重时期, 但打乒乓球的人数仍有9000 万,约占当时我国总人口的1/7。在这样的形势下,全国最优秀的孩子都来学乒乓球了。

同样,这样的形势也造就了乒乓球这一运动在中国庞大的群众基础,到目前为止,中国有1.5亿人会打乒乓球,会打乒乓球的人比许多国家的总人口还多,就像足球在巴西一样,人人都会踢两脚,人多了自然高手也就多了。

乒乒球运动速度快、变化多、趣味性强、设备简单、不受性别与年龄的限制、具有显著的锻炼价值。再者,中国人拥有适中的身材、灵活的跑动、敏捷的步伐、快速的变化,非常适宜从事该项运动。另外,中国的举国体制具有无比的优越性,它既是造就世界冠军的摇篮,也是攀登世界高峰的可靠保障。

二、体系完善

中国建立了层层衔接的三级训练体制(业余体校——省市队——国家队)。专职教练人数超过3 千名。如此庞大的体系是任何一国也无法比拟的。

由于乒乒球逐渐发展为国球,政府和企业对它无限的支持是非常强大的。国际乒联甚至熟知中国队训练的情况,“中国顶尖运动员一天要训练7个小时,一周里几乎天天如此,他们每年的假期只有12天。他们拥有专门的技术、战术和心理团队,此外还有数量众多的陪练队员。如果一个欧洲的对手冒尖,比如现在德国的波尔,那么陪练队员就要模仿起波尔的打法。”

此外顶级教练的长期存在也是体系的一部分。譬如说,日本队目前后继人才众多,中国公开赛来了27位参赛运动员,板凳的厚度可见一斑;但还是缺少顶尖的智慧和训练方法,日本队有一个特点,青少年实力强劲,甚至不输给中国,但青少年转到成人这个关键点上,缺少科学的训练方法,往往反而被中国选手超过。福原爱10岁就赢过丁宁,但10岁之后就几乎没开过张(直到近一届亚运会);丹羽孝希同样如此。

更加可惜的是,其他国家好不容易十几年出了一个人才,例如德国的波尔、奥恰,日本的松平健太、伊藤,战胜了几次中国的顶级选手。正当观众们认为总算有点悬念,搬来小板凳围观好戏的时候,中国队的顶级教练来了,代表人物刘国梁,立马扑上去对这些新人高手一通研究,然后,嗯,然后就没有然后了。

日本乒协“出新规”!设立“打败国乒”特殊奖,优化奥运选拔机制

随着6月份WTT支线挑战赛的临近,往后的乒乓球比赛也会逐渐多了起来,比如世乒赛团体赛,2023年的亚运会(推迟),世乒赛,2024年的巴黎奥运会,这都是乒乓球选手非常非常在意的比赛了;

而在这么多重量级的比赛中,中日两国的乒乓球选手竞争的程度,应该算是最激烈的了 ;从主力队员孙颖莎变身“止藤片”,到小将张本美和学习师姐平野美宇的“一串三”,虽然说国乒依然占据优势,但日乒反而越战越勇, 尤其在东京奥运会中,日乒拿到“混双金牌”后,“断代培养”政策算是结下了第一个果实。

日乒为了鼓励日本乒乓球运动员,并继续加大追逐国乒的步伐,最终推出“新规定”:专门设立“打败国乒奖”! 接下来我就与大家分享一下,什么是“打败国乒奖”,和这个奖项的由来,最后这个奖励政策到底会不会冲击到国乒。

什么是“打败国乒奖“?

日本乒协解释称: 只要谁能打败中国乒乓球队的前三名,不但可以得到额外的奖金,并且在巴黎奥运会主力阵容的选拔上,也会有特殊的加分; 日乒所说的国乒前三名很明显是指陈梦、孙颖莎、王曼昱、樊振东、马龙、梁靖菎(或王楚钦双打),东北乒乓侠真是感叹,日乒的针对性太强了,已经针对到个人了!

“打败国乒奖”的由来

其实日本早些年是一个乒乓球强国,甚至早期的弧圈球技术非常棒,但是80年代后,日本的运动员并没有跟上乒乓球革新的步伐,而且日本 体育 部门根本不重视乒乓球,导致乒乓球器材的改革,和乒乓球从快攻技术——弧圈球技术的转变,日乒只是旁观者,并不是参与者;

进入21世纪后,福原爱、石川佳纯、水谷隼、松平健太等球员相继崛起,让日本乒协看到了希望,从而决定下大力度进行“断代培养”, 只留下顶尖水平的老队员,其余的所有资源全部投放到年轻小将的身上,放弃过渡型选手;最终成就了伊藤美诚、平野美宇、张本智和、早田希娜等优秀选手;

这些日本选手,都有过战胜国乒的经历,但由于“断代培养”的力度相当大,这些2000年-2005年出生的选手们,奖杯还没握牢呢,比他们还年轻的宇田幸失、户上隼辅、长崎美柚、木原美悠、张本美和等更年轻的选手,居然像洪水一样袭来,让日本乒协都始料未及;

结果日本乒协的领导层认为:

1,一味地按世界排名进行选拔,这样对年轻运动员极其不公平, 毕竟老队员积分有先天优势,容易导致主力队员吃老本。(当年平野美宇凭借横空出世的红利期,让早田希娜苦不堪言)

2,之后日本又废除了世界排名选拔制度,改为队内选拔制度,这样一来形成了“闭门造车”, 今年年初,很多日乒运动员为了国内的选拔,放弃了世界大赛的交流,这样的制度也是显得荒唐至极。(日本选手因无奈,才只能放弃WTT的比赛)

3,就在6月4日,日乒协会最终决定,巴黎奥运会选拔政策为:外战积分+队内选拔积分+打败国乒特别奖, 最终决定哪个运动员有资格参加巴黎奥运会,不但公平、公开、公正,并且给予小将们足够的机会,只要能打败国乒选手,你就会踩着老队员上位,这就是“打败国乒奖”的由来。

新的选拔政策会冲击到国乒吗?

很多球迷称:断代培养确实提高了日乒的竞技水平,但是日本乒乓球选手后劲不足,政策虽然好,但是乒乓球项目拼到最后,就拼的是乒乓底蕴,他们无法打破国乒的体系;

大家觉得日乒设立的“打败国乒奖”真的会有用吗?日本的选拔政策是否合理呢? 欢迎在评论区说出大家的看法!